第四十二章、湖西抗战跌落到灾难最低谷-《湖西抗战走廊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在那个冷兵器时代,战场上,能赢人的,就有刀枪剑棍,尤其是枪,更是先进。

    老舍先生在《断魂枪》里,讲“月棍、年刀、一辈子的枪”,对枪给以最大的褒奖。

    枪是冷兵器时代里,军器里,最博大精深的、最难学的。

    枪有百兵之王的美称,两军对阵,最管用就是枪。枪若使得好的,枪自己就有生命。马踏连营之时,“枪似游龙”,一条丈长大枪把人马团团护住,枪头寒光到处,鬼哭狼嚎。所以,枪是改朝换代、扫荡乾坤的神器。

    现在流传的内家枪法,许多人喜欢托名在三国名将赵云名下,唤做“赵子龙十三枪”,也有直接叫“十三枪”,或者根据门派叫成“太极十三枪”等的。十三只是个虚数,枪法,其实就三个基本动作,拦、拿、扎,其他的动作都可以从这三个中演化出来。

    赵子龙的时代实在太久远,枪法归宗岳飞则是有根据的。岳武穆王曾专门纂文形容过那时的“河南大枪”,岳王笔下的枪,是有弹性的白蜡杆做成的。还有《水浒传》里,使枪的豹子头、玉麒麟、史文恭等好汉,据考证,也是白蜡杆子做成的。

    为什么用白蜡杆子?看看岳王,在他的枪谱中,这样评讲当时的战斗的:两马交锋,双方都害怕,拿着矛,端都端不平,直往地上戳。这并非只因铁矛太重,换个轻点的硬木的矛,照样举不动,而且,木制矛,重心偏前,打起来,恐后悔莫及。而一旦换用有弹力的白蜡杆,用内力驱动,这枪就活了。枪头只在敌人的胸口、面门处乱钻,挡都挡不出去,越挡越倒霉。岳家军的骑兵,朱仙镇八百破十万,不是光勇敢就成的。

    可惜了,岳王为昏君、奸党所害,精兵丧尽,没好端端地把内功和枪法传下来。

    红枪的组织,叫做红枪会。

    红枪会的起源,最早,应该是白莲教的支裔。

    早期的中国共产党人李大钊,在1925年。就撰文,认为红枪会的渊源,“远则为白莲教的支裔,近则为义和团的流派”。

    也有人认为红枪会起源于八卦教,是在金钟罩、硬肚、仁义会等组织的基础上,融会起来的民间会门组织。

    民国时期,纂修的山东某县志称:“红枪会为八卦教、义和拳之变名,传习符咒,号称能避枪炮。”
    第(2/3)页